“正值青春,我们能做些什么?”11月22日,3号教学楼119教室里,一堂以“青春之问,时代之答”为主题的团课在此开讲。本次团课由卢文政老师主讲,聚焦“红色精神如何赋能四维自信”,通过跨越两个甲子的历史纵深与时代观察,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刻感悟国家、学校、专业与个人自信的内在逻辑,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找准青春坐标。
家国同频——校史荣光映照强国征程
课上,卢文政老师以“国家自信筑基学校自信”为核心,将母校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。他指出,高校的学科崛起是国家科技进步的生动缩影:徐卫林院士登上《开讲啦》揭秘纺织“黑科技”,学校软科排名持续攀升,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跻身世界前列,多项成果已应用于航空航天、民生保障等国家重大工程。“这些实打实的成就,既是红色精神滋养的硕果,更是学校自信的坚实根基。”卢老师激励同学们,既要以母校为荣,更要成为母校荣光的续写者,用青春奋斗为校增辉、为国建功。

专业破局——“天坑”逆袭彰显时代机遇
针对部分学子对“生化环材”等专业的迷茫,团课以硬核数据与行业前景破除误解,重塑专业自信。引用施一公院士观点,卢老师明确“‘天坑’标签仅是短期市场波动的片面认知”,我校在纺织新材料、智能可穿戴、基因编辑医用纺织材料等前沿领域的突破,正是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。“没有落后的产业,只有落后的技术。”卢老师强调,依托国家全产业链优势与基础学科扶持政策,特色专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,号召学子将个人所学与国家所需精准对接。
青春逐梦——小我奋斗铸就自信底色
团课最终落脚于个人自信的塑造,阐明“国家强盛、学校声誉、专业潜力,终将通过个体奋斗具象化”。从故宫文创掀起国潮热,到TIKTOK引领文化出海;从2024年中国学者CNS顶刊发文量激增,到青年科研人员在前沿领域崭露头角,无不印证着当代中国青年的自信崛起。卢文正指出,这种自信源于对时代机遇的把握,源于红色血脉中艰苦奋斗、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,更源于“把小我融入大我”的责任担当——正如红色教育中“沉浸式实践、常态化践行”的育人逻辑,唯有将个人理想嵌入强国蓝图,自信才能坚不可摧。
本次团课以历史纵深感、数据说服力、现实贴近性,成功将宏大叙事转化为青年成长指南。课后,入团积极分子张浩颖表示:“通过本堂团课学习明晰了时代使命,未来将坚定‘四维自信’,以红色精神为指引,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,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书写属于这代人的‘青春之答’。”